当前位置: 首页 > 动态

大理古村落·沙村|湖光海色中的“理想邦”

来源:大理融媒 发布时间:2023-05-24 21:05:43 分享至:

沙村隶属大理市喜洲镇,作为喜洲镇的古老渔村,电影《五朵金花》曾经在此取景拍摄,这里也是洱海鱼鹰文化的发源和传承之地。2013年8月26日,大理州喜洲镇沙村村民委员会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文化部、财政部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

从上空俯瞰,便能看见一块形似舌头的滩地,大理人便形象地称此处为“海舌”。在“海舌”上放眼望去,苍洱风光尽收眼底,水天一色,碧波万顷,鸥鸭翔集,只疑是天上人间。沙村就坐落在“海舌”根部,村落中98.7%是白族原住居民,保留了丰富美好的白族文化。


【资料图】

进入沙村后,一眼就能看到从村心流过的万花溪,村庄便沿着溪水延伸。村内的白族建筑讲究造型美观、结构严谨、宽敞舒适,多为土木或砖木结构。庭院装饰也十分考究,要请匠人作画、照壁题字。建筑中大多镶彩花大理石或泥塑,融合绘画、书法、雕刻、石刻、大理石工艺品,屋舍楼阁间融合了众多技艺,充分体现了白族民居建筑的高雅文化和艺术内涵。

沙村中有一个石碑,石碑上的文字描述了沙村之美:“东有海舌如奔,西有万花溪穿村而过,龙湖在南,洱海在北,湖光海色之中的沙村,有如隔世桃源……”

沙村靠近海舌公园。海舌公园是一个三面临水的长沙洲,来到海舌公园,便将心寄予平静的洱海,在两岸苍翠的林木、风光秀丽的湿地间,放松自我。

资料图

2009年,“探秘三星堆,寻访南丝路”科考队抵达大理,到沙村考察了当地人用鱼鹰捕鱼的习俗。在洱海区域文化中,鱼鹰在渔文化中承载着重要的内容。在大理祥云红土坡石棺墓中出土的两件鱼鹰铜杖手,以及同时出土的大量铜牛、铜羊、铜马、铜猪、铜狗、铜鸡等六畜铜像,说明早在战国至西汉时期,在洱海区域,鱼鹰极有可能同牛、羊、马、猪、狗、鸡等一样,很早就经过驯化而进入了当时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。

资料图

鱼鹰声远,但是沙村的湖光海色未变。沙村就像书中的“理想邦”,它将用自己的淳朴民风、悠闲节奏、优美风光治愈你。

畅游小贴士

在沙村可以感受传统白族渔村风情,欣赏洱海风光。同时,沙村靠近海舌公园、喜洲古镇等景点,值得游览的地点众多,交通、就餐也很便利。

记者韩玉婷综合整理

编辑:唐恋

值周:胡亚玲  张辉

主编:李胜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华中礼仪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